网站首页 > 金融动态 > 行业动态

求解绿色低碳发展大命题:降碳与扩绿双管齐下

发布时间:2024-03-25 09:05:20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大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的十大任务之一。《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此外,《报告》还把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哪些项目可被纳入绿色投资的支持范围?金融等政策措施及市场化机制又将如何更好助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可提供重要参考。

  促进“绿色”与“转型”有效衔接

  围绕绿色低碳经济,《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并表示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等。那么,具体而言,到底有哪些项目可算是绿色低碳项目呢?

  “绿色低碳是一个广义概念,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张英健表示,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绿色低碳产业的形态变化非常迅速,客观上需要一个产业目录来厘清主次、把握关键,紧紧抓住现阶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

  《目录》正是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出台的。2024年版《目录》是2019年版《目录》发布以来时隔5年后的首次正式更新,这期间我国绿色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产业政策与标准持续动态更新。相较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此次正式发布的《目录》,在总体框架结构以及绝大部分的覆盖范围和产业内涵方面均与2023年版《目录》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但也有几大重要调整。

  “《目录》最主要的变化是新增了‘低碳转型’相关内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一方面,目录名称由原来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另一方面,目录覆盖范围纳入了低碳转型相关产业,并与绿色产业有了更清晰的划分。如在工业领域,新增重点工业行业“低碳转型”内容;在能源领域,从目录名称与结构方面强化了能源“低碳转型”,并扩充了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相关内容。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看来,《目录》坚持立足基本国情,积极支持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不少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的绿色产业或绿色金融标准,涵盖了可再生能源,但不包括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他表示,我国作为以煤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目录》纳入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相关产业,有利于在保障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助力金融业精准“识绿”

  对于金融业而言,《目录》的出台有助于其明确标准,避免“洗绿”“漂绿”风险。“有不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很难清晰去界定一个项目是否是绿色的。《目录》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一位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张英健建议,针对《目录》对象,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支持政策,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相关产业发展。

  这对于一些转型金融项目来说更为迫切。在我国,绿色金融领域标准日趋完善,但国家层面的转型金融标准一直有待推出。鲁政委表示,此前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虽然也涵盖了部分转型项目,但覆盖面不全,且与绿色项目没有明确区分。本次《目录》的更新将成为我国转型金融标准建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

  例如,《目录》的一级分类目录由原来的“清洁能源产业”调整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扩充了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内容,新增了煤电作为调节性电源建设的相关内容,同时,新增原油清洁生产,原“天然气清洁生产”扩充为“原油、天然气清洁生产”,将原油新增纳入了传统能源低碳转型中。

  “近年来,金融系统积极支持低碳转型经济活动,不断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效金融支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慧心表示,《目录》增加了低碳转型产业有关内容,并鼓励有关部门以此为基础出台和完善有关支持政策措施,为研究制定转型类金融产品支持范围提供了依据和空间,将有力推动转型金融市场发展。

  推动政策形成合力

  除了绿色金融,《报告》还提到了财税、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套系统性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绿色财政和绿色金融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在绿色财税政策方面预计今年也会有更多的动作。“《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她谈到,开展这些工作都需要绿色财税政策发挥更大的杠杆撬动作用,助力生态环境、绿色低碳项目的市场化实现。

  在蓝虹看来,《报告》强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些债券可用于持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将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也将带动地方绿色政府债券的发行热潮。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金光则提出,应综合运用专项支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投资和政府采购等绿色财政支出方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例如,持续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合理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和能源开发等方面;动态更新绿色采购清单,规范采购环保标准,引导全社会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横向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精准高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