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金融动态 > 行业动态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多领域充满机遇

发布时间:2023-03-20 10:42:27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大小:

  在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实现3.0%的增长后,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取得“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同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够恢复到何种程度?在外需下行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消费?近日,《财经智库》发布的“2023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正常,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互相促进,预计与2022年相比,中国经济整体将呈回升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2023年以来,不少国际机构纷纷“看多”中国经济,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预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9%,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4.4%调高至5.2%。

  “受访者对全年经济多持相对乐观预期。”报告也对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给出了“相对乐观”的肯定——鉴于2022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随着复苏进程中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消费回暖,决定经济发展态势的投资、消费等都将不同程度恢复。中国经济规模大、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以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要方向的诸多领域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但需要警惕的是,出口可能面对较大压力。202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但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面临较大压力,10月至12月出口增速持续回落。2023年,全球经济低迷导致需求不振,我国对外出口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不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下滑压力。RCEP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报告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RCEP实施对促进中国出口会发挥重要作用。

  谈及如何稳外资、稳外贸,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日在“财经前沿——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推动贸易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把握全球经济中心转移机遇,形成研发技术、资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定制外包合作体系,在与安全相关的贸易领域加强深度合作,与安全不相关的贸易投资领域,发展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

  在外贸承压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并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报告显示,虽然扩大消费面临不少障碍,受访者对2023年居民消费增长总体较为乐观。居民财富水平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前述发布会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提出,扩大消费需要破除四大障碍:一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偏慢,居民消费率较低;二是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模式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型需要时间;三是当前中国居民杠杆率水平偏高;四是居民社会保障程度偏低制约消费意愿。基于此,李迅雷建议,增加国家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推进以税制改革为核心的二次分配;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强居民消费底气。

  针对内需的另一极——投资,报告显示,受访者对2023年中国投资增长抱有较强的信心,其中,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变量。专家表示,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政策信号下,民营经济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这不仅能够扩大民间投资,支撑我国高效率投资更快增长,还可以带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

  此外,制造业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报告指出,中国已经建立了系统、全面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具备了超大规模经济体独特优势,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上仍有较强的内生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