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数字要素双轮驱动 金融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11月8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第五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三届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开幕式在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产学研各界的嘉宾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主题提出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致辞中指出,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着力打造适老化金融服务能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普惠性,推动数字金融为民利企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人民银行将继续全力支持北京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持续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致辞时表示,北京将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发挥科技金融供需的两端优势,以数字产业化和金融数字化为主线,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高质量服务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在京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完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新动能。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除了各自在金融领域推动创新工作,更重要的是三方共同合作的协同效应。未来,香港金管局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与内地、澳门保持紧密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澳门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陈守信表示,近年来,澳门金管局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升级金融基建系统,深化跨境金融协作,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吸引多类型金融机构落户澳门,包括债券市场、财富管理、融资租赁等新金融业态。同时,借助科技推动强化金融中介的功能效应,提升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开幕式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的三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澳门金管局创新金融科技试行项目的监管要求进行联网对接,依法合规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数字金融发展,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质效,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建设银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扎实做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在发言时表示,西城区将继续聚焦金融、金融科技、数字经济、资产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的“4+N”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巩固拓展“金融+科技+数据”的叠加优势,努力将金科新区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引领者、制度标准策源地、创新人才首选地、研发创新新高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努力用优越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营商环境,把金科新区打造成为优质企业“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的创新创业热土。
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表示,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金融机构要在思维理念、组织架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加速变革,持续发挥金融与技术优势,以金融数字化转型助力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杨丽平认为,金融机构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双轮驱动,通过数字金融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在主旨演讲中提出,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为传统金融提供了全新模式,也让人类拥有了更多途径来增进彼此信任、促进经济发展。当前,中国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领域走在前列,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也相当领先,这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筹备工作负责人邹世斌介绍了风控中心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风控中心定位于国家级专业化的金融科技权威风控机构,通过运营、基础设施输出科技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持,为金融管理部门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工作提供支撑。风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发布了银行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平台和金融App反诈电子标识服务平台,多家银行及企业现场与平台运营方完成签约。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