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从四大关键词把脉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

发布时间:2023-03-17 08:47:43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体大小: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用八个字概括了中国经济前景。他表示,从最近两个多月情况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一些国际组织也调高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回升、向好、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今年前两个月实现“开门红”。具体来看,1至2月份,我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服务业指数、消费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房地产投资下滑收窄幅度超预期,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一是内需在多大程度上对外需形成抵补;二是市场主体的信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提振;三是风险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防范化解。《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金融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业内专家,梳理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中尤为值得关注的一组关键词。

  关键词一:扩大内需

  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锚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去年底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李强总理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要打好“扩大需求的组合拳”。

  “内需能否回升将决定年度目标能否实现。”温彬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可能经历“浅衰退”,外需走弱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扩大内需既是短期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也是长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扩大内需从何着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3年,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的两大重要抓手。在大宗消费方面,与住房相关的消费和汽车消费是关注重点;在生活服务消费方面,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恢复。《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

  “扩大有效需求,居民消费是重点之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和未来,要高度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等措施,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带动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增长。此外,还要加快采取综合措施,稳住和扩大居民日常消费。例如,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等。

  除提振消费外,为着力扩大内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关键词二:民营经济

  “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的发言让在场的企业家们备受鼓舞。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述记者会上强调,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坚定不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时代也在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毋庸置疑,民营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关键词。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是创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同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董希淼表示,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从金融角度看,如何支持民营企业?温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监管层面,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从机构层面,通过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形成激励相容的合理机制;从配套措施层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缓解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融资效率。“同时,继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合理适度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曾刚表示。

  关键词三:吸引外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单独作了部署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措施。此外,还要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对此,温彬表示,只有吸引并稳定外资,才能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今年吸引外资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推动招商引资的常态化、系列化、多元化;二是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四是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吸引外资,对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与构筑更高质量的国际循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曾刚认为,外资的进入能够带来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国际经验,促进国内相关行业领域更好地发展。此外,外资进入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制度性开放,使相关制度和国际接轨以更好地满足外资的相关需求。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一定能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关键词四:防范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经济才能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其中,特别强调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三类风险:要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受访专家看来,区域性金融风险尤为值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董希淼注意到,无论是在回顾成绩、分析挑战,还是在布置下一步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此作出了安排,区域性金融风险也再次被提及和强调。

  “区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来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另一方面是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风险,两种风险错综交织、互相影响。”董希淼表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预计今年农信社改革将全面实施,城商银行、村镇银行将加快重组合并。

  “在过去几年风险处置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要继续完善金融稳定制度建设。”曾刚表示,要压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三方主体责任,结合金融机构区域特征、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案,更好防范未来的风险形成,从而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

  “新的一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董希淼认为,政策层面应当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加快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维护好银行体系稳健性,同时,继续健全金融法制建设,补齐监管短板,提高违法成本。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人民银行近日召开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也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